您的位置: 首页 > 2023海河眼科国际论坛之“AOMA论坛”圆满落幕
2023海河眼科国际论坛之“AOMA论坛”圆满落幕

11月2-4日,由天津市医学会主办,天津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承办、天津市眼科医院协办的“2023海河眼科国际论坛”在津举行,本次学术会议的主题为“传承、创新、发展、未来”。

AOMA论坛

11月4日,视光分论坛之AOMA(亚洲眼视光执业管理协会,Asia Optometric Management Academy,简称 AOMA)论坛拉开序幕。

AOMA,成立于2019年10月15日,是以亚太区内知名的眼视光学术专家和执业管理专家共同发起的一个非盈利性的国际专业组织。创会成员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中国香港,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AOMA以国际视野和地区合作为特色,推动国际视光执业模式 (Optometric Practice) 在亚洲地区的传播发展。因应亚洲各国眼视光发展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而提供配合和支持,促进亚洲眼视光组织机构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广眼视光科技的应用与专业学术水平的提升,认可视光师的执业地位和专业地位。

本次论坛邀请AOMA会长陈家伟博士、AOMA副会长杨智宽教授以及AOMA会士曾骏文教授担任嘉宾主持。

近视防控技术的演变和进展

AOMA会长 陈家伟博士

陈家伟博士通过对近80年的近视防控相关研究进行纵向比较,让我们了解到近视防控技术的演变和发展。在上世纪50~70年代鲜少有学者对近视问题展开研究。随着近视人群的递增,80年代开始萌发大量与近视相关的文献。

80年代,学者们开始借助生物测量仪进行眼轴、角膜曲率的测量,并探求眼部结构的变化与近视之间的关联。此外,另一研究重点则是调节功能与近视发生的相关性。至90年代关于近视的研究聚焦于视网膜离焦以及周边视力,这些研究也为离焦镜片的产生和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后陈教授表示,为达到更好的近视防控效果,我们在从生理物理学、视觉空间、对比度等方面不断探究。 

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

AOMA会士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刘陇黔主任

先天性内斜视发生在出生6个月以内,这类斜视是儿童中较为常见的斜视类型,占所有内斜28~54% 。由于发病时间早,因此对患儿视功能发育影响更为严重。

刘陇黔教授从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相关检查等方面对先天性内斜视展开讲解。并针对先天性内斜视的鉴别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讲述。

在临床工作中,假性内斜、眼球后退综合征、先天性外展神经麻痹、婴幼儿调节性内斜视、知觉性内斜视这几类眼病常被误诊为先天性内斜,需要注意鉴别诊断。

由于先天性内斜常合并有上斜肌麻痹、下斜肌麻痹、眼球震颤、垂直斜、弱视的问题,因此在治疗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屈光矫正:首先进行屈光矫正,建议使用1%阿托品眼膏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

弱视治疗:单眼斜视注意弱视发生的风险;先天性内斜患者已经形成弱视,需要注意对于注视性质的判断。

斜视手术:既往在出生后6个月后考虑进行手术,现在很多专家提出在早早期(6个月内)开展斜视手术。越早手术越有利于建立双眼视功能、减少DVD的严重程度。

Sequential calibration improves spatiotemporal validity of video-based eye trackers

连续校准提高视频眼动仪的时空有效性

美国NOVA视光学院 Dr. Kevin Willeford

在日常用眼环境中,由于有大量时间在进行阅读等近距离工作而向外散开时间较少,因此散开时存在慢融合机制。可以使用视频眼动仪进行慢融合能力测量。测量过程中即使眼睛位置保持不动,但由于期间瞳孔大小会发生改变,眼动仪也会被“欺骗”监测到眼睛在移动。

为了减少瞳孔波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Dr. Willeford给出两种解决方案:

1、从眼动仪的追踪信号中单独提取角膜追踪信号。由于角膜形态不受到光线等因素的影响, 相较于瞳孔中央位置信号,角膜中央的追踪信号可以更真实地反应眼睛的移动过程。

2、对测量信号进行连续校准。Dr. Willeford展示了一组测量模型,模型显示测量信号会随着时间推移误差逐渐变大。因此,只在测量前进行一次误差校准无法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这就需要每测量2分钟进行一次连续校准。

药物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曾骏文教授

近视防控常用的方法有光学干预、药物干预、视觉行为干预等,本次论坛曾俊文教授重点聚焦于药物干预手段,向我们介绍了三类近视防控相关药物。

1、抗胆碱能药物- M1-M5受体(阿托品),这类药物已经被大家广泛熟知,在临床工作中常单独或联合光学手段用于青少年近视防控。

2、 腺苷受体拮抗剂- 7-甲基黄嘌呤(7MX),已经有医生报告既往20年使用7MX药物的效果回顾:8~13岁儿童近视进展减少约50%,14-17岁青少年近视进展接近于零,停止7MX处理后无回弹效应。

3、Β-受体阻滞剂(地巴唑),动物实验中观察到使用地巴唑组,眼轴、屈光度发育更缓慢,也可以抑制巩膜变薄。

近视管理从小到大再到小

AOMA副会长 胡锦堂 Dr. Oliver Woo

过去十年,角膜接触镜是被使用比较多的近视管理手段。但很多框架眼镜的普及确实更被大家所接受,因为框架眼镜无需眼科医生的处方,且无论是从价格还是使用习惯等方面都比角膜接触镜更加具有优势。

近视发生年龄早,干预要趁早。市场上有很多近视防控设计产品,要基于科学证据进行产品的选择。

胡教授展示了一个小样本量的研究,未发生近视的儿童配戴平光离焦镜片,12个月屈光度改变-0.14D,眼轴增长0.22mm,优于使用安慰剂儿童。

配戴离焦软镜可以从低度数处方开始,配戴时间比框架眼镜更长,因此,让儿童有更多延缓近视进展的机会。

视光师需要优化自身技能、增进回访跟进、为每个儿童定制个性化近视管理计划。

Manageming myopia and binocular vision disorders simultaneously

近视延缓和双眼视障碍的同步管理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Daniel Tilla

双眼视功能与近视的发展是否相关,目前不同研究结果表现不一致。但可以确定任何双眼视训练都不会使近视消失,反之,同样没有证据表明双眼视训练会增加近视加深的风险。

在近视人群中,也有很多人同时伴有双眼视功能异常,通常近视和双眼视功能异常需要分别干预。但使用不同的近视防控方案也会对双眼视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人群会表现出调节反应降低、近眼位外隐斜增加。尤其是本身具有双眼视障碍的人群这种影响可能会被放大。因此在选择使用与双眼视功能相辅相成的近视管理方案。

23万例角膜塑形镜临床应用

大数据结果分析

AOMA副会长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 杨智宽教授

角膜塑形镜属于三类医疗器械,需要在医疗机构验配。双眼视功能、眼轴等需要同期考虑,进行综合管理。

在2014-2022年期间,超过百万人群进行了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在如此大的数据中,取23万人群画像。

由于其延缓近视进展的效果比较好,因此是很多家长选择塑形镜的理由,可以让近视人群获得满意的裸眼视力,对于青少年近视人群都有良好的延缓近视效果。当然,角膜塑形镜不单适用于青少年儿童,也适用于成人。

杨教授对23万人群进行摘镜后视力满意度、验配镜片类型、年龄、近视延缓效果等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其中出现戴镜不良反应的原因详细进行了剖析,常见原因为:能否遵医嘱进行规范护理;能否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医疗机构能否严格遵守适应证;验配医师的经验与水平。因此,全流程规范化管理,可以确保近视人群安全地配戴角膜塑形镜。